欢迎访问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胡彩虹,李小军,刘莹莹.温针灸预防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准化治疗流程及对蛋白C抗凝系统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7):
温针灸预防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准化治疗流程及对蛋白C抗凝系统的影响
Th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process of needle warming moxibustion for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nfluence of Protein C anticoagulant system
投稿时间:2019-06-18  修订日期:2020-05-06
DOI:
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温针灸  创伤性脊髓损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蛋白C抗凝系统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E-mail
胡彩虹* 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医科 aogyn333@163.com 
李小军 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医科  
刘莹莹 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医科  
摘要点击次数: 684
全文下载次数: 1
中文摘要:
      摘要 目的 分析温针灸辅助预防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并提出标准化治疗流程及对蛋白C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我院诊断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比较两组DVT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日,彩超评估治疗前后静脉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5天、10天和20天血浆蛋白C抗凝系统指标包括蛋白C(PC)、活化蛋白C(APC)、总蛋白S(TPS)、游离蛋白S(FPS)含量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观察组DVT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前加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天、10天和20天血浆APC和FP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辅助预防脊髓损伤后下肢DVT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提高蛋白C抗凝系统的活性。 关键词:温针灸;创伤性脊髓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蛋白C抗凝系统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